2015-03-25 10:05:0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nx.huatu.com/gwy/ 文章来源:中国人事考试网
“如果职称评审较后变成选拔在这个领域工作时间较长、课时较多的人,这是在选劳模,不是在评职称。”没有职称评审的四川大学教师周鼎,因为一封发表在网上的《自白书》火了一把。周鼎提到的职称评审在今年的两会现场也备受热议,深化职称改革成为很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呼声。
职称,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它的初衷是为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而现实生活中,职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职业生涯和薪资待遇,在唯论文、唯英语论职称的僵化评价体系下,甚至催生出一条“灰色利益链”,职称评审正期待市场化的药方解困。
绕不过的职称评审路
“在我们单位,你只要不是做得特别差,都能按部就班地晋职称、涨工资。”在一家国有航空公司从事机务工作的杨华,对公司的“职称制度”又爱又恨。
杨华所在的中队,有180多人,但是领导只有一个。“所以管理层的职务晋升是很难的。”杨华告诉记者,由于工资与职称挂钩,大多数人都要靠晋职称工资水平。
而这种晋职称的路子,按照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中级工程师……一直到工程师的轨迹,“没有加速,基本上是看年限,一年,三年,五年……年限到了就可以评,考试都是走形式,死记硬背几天就能,跟职业技能没有实质性的挂钩。”
国企的职称评审之路,让杨华觉得很稳定,同时又很“磨人”,工作中的动力少了,惰性多了。“同一年来的同事,过了很多年水平肯定不一样了,但是职称、工资还是一样,这就很不公平。”
而这样的“职称升级路”已经渗透各行各业,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不是说离开了这家单位,职称就跟你没关系了,它是通行整个行业的评判标准。”记者李丽,以她所在的报社为例介绍说:“记者岗的职称有四级,初级、中级、副、正,你跳槽去另一家媒体,可能原来的领导职务会没有了,但是职称还是会跟着你走的”。
而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评职称需要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北京市一家医院的年轻医生顾伟说,平时在手术台一站就是,为了评职称需要的科研项目和论文,晚上下了班写论文常常熬到深夜,周末还得自己报名跑去各个城市参加学术会议,“经常觉得精力不够,这些手术之外的事情太影响手术台的工作了。”顾伟不明白,“手术做得好不好,临床水平怎么样,难道不是评价一个医生的基本标准吗?怎么能由论文、项目说了算!”
饱受诟病的“硬杠杠”
外语、计算机水平测试、论文、任职年限往往是职称评定的“硬杠杠”,当然,各行业还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比如中小学老师的公开课、学生成绩等等。
每年举行的职称英语考试和计算机水平测试,在很多报名参加的人看来,都和实际工作“沾不上边”。全国政协委员、律师施杰就提出:“职称公共科目考试实用性不强,多半都是考前突击、考完忘记。不管什么,计算机和英语都是必修课。如今高考英语已经在改革了,我们的职称考试为什么不能改革呢?”
事实上,在“任职年限”和“名额”上被卡死的人也不在少数。顾伟算了一笔账,一般情况下,毕业12年之后才有可能获得副主任医师职称。按照大学毕业21岁计算,较快也要等到33岁。而现实中职称名额往往有限,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得按资排辈等上几年,一般当上副主任医师年龄都在40岁上下了。
论文、科研项目这一硬性指标,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链条”则是职称评定中较让人诟病的一项。四川大学周鼎老师《自白书》中描述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已是当下很多高校的常态。许多高校学生向记者反映,一些教师为完成职称评定的科研任务,将琢磨教学的时间都拿去写论文了。
在一些地方,评定职称甚至变成明码标价的灰色交易。花钱发论文、评奖送大礼、项目拼人脉等成为一些行业的公开秘密。有网友这样总结职称评定过程:“熬个十年半载,英语、计算机上个培训班考前突击下,执照考试在考场做好分工大家一起答题,考完再花钱发两篇论文,职称就到手了。”
期待市场化“药方”来解困
“职称是稀缺资源,比例是有限制的。尤其对职称的控制是很严格的,而满足要求的人很多,所以考核、竞争是正常现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学者俊杰认为,职称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和工资、晋升挂钩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打破“一刀切”的僵化评价标准,建立工资、职位的导向性、激励性,以能力和业绩为考评,形成一种更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在尝试高校职称评审改革。俊杰介绍,“当前高校职称改革有很多内容。比如说评价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以往很多学校存在人为操作,由于评价指标的差异,同样一个教师换到另一个学校,他在职称评定时的总体排名可能就不同了。另一个是评聘分开机制,如果已评上教授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学校可以不聘,有些没评上教授的教师,如果工作表现突出,也可以聘为教授。教师等于面临两次竞争,不能再一劳永逸,实际上是一个竞争上岗的方式。”
高校的这种改革尝试,也顺应了社会上深化职称改革、激发人才活力的呼声。记者梳理发现,在银行、律所等逐渐形成市场化用工方式的行业,职称在个人晋升、薪资认定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已经大大缩减,个人业绩、能力等成为更倚重的标准。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就指出,现行职称制度导致的职称高能力低、重科研轻实践等问题愈发明显,要走出“以职称论英雄”的认知误区,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一种“去行政化”的多元化、市场化评价体系应成为改革方向。
相关推荐:
提示:下次访问本站可以直接百度搜索:宁夏公务员考试网 http://nx.huatu.com
想了解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宁夏华图微信公众号:ningxiaht
更多考试咨询,备考资料,请关注宁夏华图公务员考试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宁夏公务员考试网,宁夏华图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各位读者,欢迎进入宁夏华图新闻资讯网!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及时处理,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编辑:admin)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