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17:08:22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宁夏华图
★宁夏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导读】宁夏华图为你提供较新的各种考试信息,备考、辅导课程、各种辅导资料等。希望各位考生认真备考,仔细分析,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请各位考生关注宁夏华图微信公众号:ningxiaht,我们将在时间发布各类考试动态!也可详细咨询0951-6028571。
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
词语 | 释义 | 出处 | 用法 | 频次 |
南辕北辙 | 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 《战国策·魏策四》:“ 犹至楚而北行也。” | 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6 |
大相径庭 | 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 《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区别明显 | 5 |
理所当然 | 理:道理,情理; 当:应当; 然:这样。 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 | 善者福而恶者祸,理所当然。 ——明·赵弼《续东窗事犯传》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5 |
应运而生 | 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汉·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主。” | 偏正式,中性。 | 5 |
推陈出新 | 推:除掉,去除,淘汰; 陈:陈旧的;新:好的、新的.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 《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引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4 |
无可厚非 |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 《汉书·莽传》:“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 动宾式;作谓语,用于人或事情等。 | 4 |
按部就班 |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精神。 | 晋·陆机《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 | 4 |
无所适从 | 适:往。从:跟随。(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 《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贬义词形容做事没有目标,无头绪 | 4 |
矢志不渝 | 矢,箭。志,意志、志向。渝,改变、违背。矢志不渝:坚定的意志像射出去的弓箭一样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 |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 4 |
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 ,即真解脱。宋·延寿 辑《宗镜录》卷三十一 | 作谓语、定语;指 | 4 | |
以偏概全 | 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 出自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指看问题片面。 | 3 |
循规蹈矩 |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 宋·朱熹《答方宾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3 |
大行其道 | 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 | 一般为中性词。 | 3 | |
历久弥新 | 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 3 | ||
此消彼长 | 就是这个上升,那个下降的意思 | 一说: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后演变至"此消彼长"。(成语解释: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那是一个时候,此时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 3 | |
林林总总 | 解释为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 《新唐书·柳宗元传》:“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 单纯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众多 | 3 |
无济于事 |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办法。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解决不了问题。(贬义) | 3 |
高瞻远瞩 | 高瞻:站在高处看。瞩:注意地看。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 汉·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目光远大。 | 3 |
相辅相成 | 辅,辅助,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 出自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事物相互依存 | 3 |
方兴未艾 | 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虏人非有方兴未艾之势,而何必用此哉!”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 3 |
得不偿失 |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 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得失失衡。 | 3 |
昙花一现 |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也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的人物只出现一会儿就消失了。 |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 作谓语、宾语、定语 | 3 |
走马观花 |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看花,不会看得很清楚。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 唐朝诗人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 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指走过场。 | 3 |
针锋相对 |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 也比喻在争辩或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为有力的回击。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 3 |
五花八门 | 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这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后又把它用作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 | 为联合式中性成语,作谓语、定语。 | 3 | |
郁郁葱葱 | 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葱葱:草木青翠欲滴、十分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 | 汉·充《论衡·恢国》:“初者,苏伯阿望舂陵气郁郁葱葱。”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3 |
游刃有余 | 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 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褒义词 | 3 |
优柔寡断 | 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3 |
异想天开 | 异:奇异、离奇;天开:把天弄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刑部书吏得了他的贿赂,便异想天开的设出一个法来。” |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中性词;含讽刺,用于主观。 | 3 |
源源不断 | 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3 | |
日新月异 |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3 |
取长补短 |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弥补自己的不足。 | 3 |
坚韧不拔 | 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 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3 |
曲高和寡 |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 战国·楚·宋玉《对楚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 3 |
变幻莫测 | 幻:变化;变幻:经常的不规则地变化;测:捉摸;莫测:不能预料。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 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 | 3 | |
丰富多彩 | 丰富:许多。彩:神态,花色。整体意思: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 3 | ||
比比皆是 | 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比比,处处;皆,全,都。 | 《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 |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与物 | 3 |
自然而然 | 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 《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 复杂式;作状语;含褒义 | 3 |
绞尽脑汁 | 绞:费尽,用心思考。 尽:完的意思 就是用尽、用完 。 (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 | 老舍《四世同堂·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他思索。”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用尽了心机。 | 3 |
寥寥:稀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 明·胡应麟《诗薮·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 3 | |
相去甚远 | 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 动词,用来表示两者或多者之间的距离。 | 3 | |
望尘莫及 |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补充式成语,连动式;作谓语;褒贬义各可用,中性成语 | 3 |
不负众望 |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作谓语、定语;指很争气,没有辜负希望。 | 2 | |
耳熟能详 |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听得多了 | 2 |
各自为政 | 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 《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 形容集体中互相不配合;互相不协作;不顾整体利益而各行其是。一般作谓语。 含贬义 | 2 |
如出一辙 | 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和行动等 | 2 |
纸上谈兵 |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2 |
锦上添花 | 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 宋·安石《即事》诗:“嘉招欲覆杯中渌,丙方唱仍添锦上花。”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 | 2 |
人云亦云 |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 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手》:“我醉君且去,陶云吾亦云”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2 |
源远流长 |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2 |
缘木求鱼 |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 《孟子·梁惠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2 |
深入浅出 | 由深入显出演化而来。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或内容或道理很深刻,但表达得浅显通俗。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2 | |
迫在眉睫 |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 《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 2 | |
欣欣向荣 | 欣欣:生机勃勃的样子 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2 |
今非昔比 |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现在。昔:过去。 | 宋·李曾伯《贺新郎·自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变化非常大。 | 2 |
五彩缤纷 |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颜色繁多。 | 2 |
得天独厚 | 天:天然,自然;厚:优厚。意为独具特别优越的天然条件,泛指所处的环境具有的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 | 清·洪亮吉《江北诗话》卷二:“得天独厚开盈尺,与月同园到十分。”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环境条件 | 2 |
随波逐流 |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逐:追随。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没个性 | 2 |
随心所欲 | 随:随从、依从。欲:想要、希望。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中性或贬义,根据具体语境而定。 | 2 |
顺其自然 | 顺其就是不主动,听之任之,"顺,服从,不违背,顺从.其,无非是指他.自然,是没有经过人为的手段,而使其保持自身的物质.遵循自然的规律展开行动。 | 2 | ||
舍本逐末 |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2 |
妇孺皆知 | 孺:小孩。皆:全、都。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 《星火燎原·湘西再起》:“可是提起他(贺龙)的名字,湘鄂本的人民差不多是妇孺皆知。”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简单明了的 | 2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透彻的理解。 | 《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2 |
任劳任怨 | 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 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2 |
墨守成(陈)规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2 |
名实不符(副) |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东汉·班固《汉书·莽传上》:“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 2 | |
如履薄冰 | 履:践、踩在上面。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 2 |
振聋发聩 | 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2 |
绝:。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极为稀有。 | 宋·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稀少事物 | 2 | |
精益求精 | 精:;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 先秦·孔子《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指要求更加好。 | 2 |
泾渭分明 |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2 |
岌岌可危 | 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 《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危险 | 2 |
妙趣横生 | 横生:层出不穷地表露。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 2 | |
浮想联翩 | 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断。浮想联翩就是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 晋·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 | 2 |
纷繁芜杂 | 纷繁: 多而复杂.如:头绪纷繁 芜杂: 杂乱,没有条理.如:文章内容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形容文章内容芜杂,没有条理,或者是事情杂乱无章,没有头绪。 | 2 | ||
不可或缺 | 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 2 | ||
斗志昂扬 | 斗争的意志旺盛。昂扬:情绪高涨。 | 是一个褒义词。 | 2 | |
得:得到;获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 汉·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以其珍也。” | 偏正式。一般做谓语,定语。 | 2 | |
危在旦夕 |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危,很危险。 |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 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 | 2 |
措手不及 | 措手:着手处理。不及: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打脊的髡徒,怎恁幺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事情突然发生 | 2 |
踌躇满志 |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谋事得意的样子 | 2 |
持之以恒 | 持 :坚持,面对;之:代词,泛指某件事情或某事物;以:用来;恒:指恒心。亦作“ 持之以恒 ”。 面对任何事情恒心对待;长久坚持下去。 | 清 曾国藩 《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 作谓语、状语;表示长久不变;褒义词。 | 2 |
朝气蓬勃 | 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 |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生气勃勃。 | 2 |
博采众长 | 博:广泛(多、广);博采:广泛搜集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 汉·刘向《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母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吸收别人的长处 | 2 |
别出心裁 |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 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采于回中。”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 2 |
信口开河 |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说话时嘴唇张合。 | 元·实甫《西厢记》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 兼语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作贬义。 | 2 |
如日中天 |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 《诗经·邶风·简兮》:“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2 |
顾此失彼 |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照顾。 彼:那个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能兼顾 | 2 |
吹毛求疵 | 求:寻找,查找;疵:缺点。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 韩非《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 | 2 |
革故鼎新 | 革:改变,革除。 故:旧的。 鼎:更新。 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 | 《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香炉。” | 2 | |
孜孜不倦 | 孜孜:也作“孳孳”,勤勉,坚持不懈的样子[2] 。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 |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 褒义词,并列式,作状语、谓语或者定语,用于工作和学习。 | 2 |
断章取义 | 断,截取;章,篇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 四字成语,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2 |
不拘一格 | 拘:拘泥;限制;格:规格;格局。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中性,动宾式,作宾语、定语、状语 | 2 |
毋庸置疑 | 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 作谓语、定语分句;很少作状语。形容十分肯定。 | 2 | |
费尽心机 | 心机: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与杨子直书》:“而近年一种议论,乃欲周旋于二者之间,问互委曲,费尽心机。”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思虑谋划 | 2 |
事与愿违 |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2 |
当务之急 | 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前任务中较急切要办的事。 | 《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判断语句中 | 2 |
一成不变 |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形容连一点变化都没有。 | 《礼记·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2 |
不言而喻 |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很明显 | 2 |
任重道远 |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2 |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