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 19:42:09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nx.huatu.com/sydw/ 文章来源:未知
★宁夏事业单位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卜世虽然八百年,半由人事半由天。
绵延过历缘忠厚,陵替随波为倒颠。
六国媚秦甘北面,二周失祀恨东迁。
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东周列国志》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个黄金时代,它风云诡谲、群雄四起,又变幻莫测、群星闪烁。这段历史也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那么让我们一起闲话春秋与战国,感受它具有非凡魅力的历史内涵吧。
一、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战国后期秦一统天下,建立了大一统朝,战国时期结束。那么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是如何定义的?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吴阖闾、越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的格局正式形成。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二、春秋战国战争
(一)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公元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邯郸之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周赧五十三年至周赧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较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较早、规模较大、较彻底的围歼战。
(三)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四)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五)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六)合纵攻秦之战
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三年至秦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一次作战。大致有5次。秦国改革彻底,国富兵强,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获得较后胜利。特别是"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对较后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没有实力的外交,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战争胜利。
(七)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是指赵孝成末年(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春秋战国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一)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为博得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救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被杀,西周结束。周平即位,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从此周天子的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二)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三)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四)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五)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嬴政,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宠臣,得见秦。荆轲假称要向秦嬴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刺去。秦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六)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夫差大败越国,吴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屈辱。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七)悬梁刺股
出自《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游说秦,上书上次,秦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好。他伤感之余,刻苦自励,夜以继日的努力攻读。夜里读书至困欲睡时,就用锥子刺扎大腿,以便清醒起来,继续学习。
四、春秋战国思想流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激烈复杂的社会和政治斗争,文化思想的活跃,奠定了中国封建时期的文化基础。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儒家
创始人是孔子。儒家的核心理论是“仁”,认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即爱人。儒家还主张“有教无类”,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在政治方面,儒家主张推行“德政”,即用德来取得民心。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的观点是“性本善”说,主张仁政,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墨家
创始人是墨翟(dí)(墨子)。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三)道家
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理论富含哲学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对立的两个方面还可以互相转化。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让人民得到休息。庄子是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庄子的学说与儒家的思想正好相反,与老子的思想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四)法家
创始人是韩非子。韩非的思想来源于荀子的“性恶论”说,认为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关系。他的“法治”理论和“法”、“术”、“势”完全提倡君主专制。
(五)兵家
创始人是孙武。孙武写了《孙子兵法》一书,这部书是对当时战争经验的总结,是军队作战的实用教材。另外也丰富了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这一派主要是对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在政治上,他们赞成儒家的仁义学说。邹衍试图将数术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从中找出规律,用来构筑宇宙图式,从而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七)纵横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鬼谷子、张仪、苏秦。纵横家主要以从事外交为主,分合纵和连横两派。苏秦是合纵的代表人物,张仪是连横的代表人物。
(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的特点是对众家言论进行批判的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和学术的主张。
(九)农家
代表人物是许行。农家关注农业问题,主张施行耕战政策,并且总结的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包含了他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十)小说家
小说家是指那些专门在大街小巷记录老百姓言行的人。虽然这一派被当时视为不入流的一派,但他们反映了当时平民思想的侧面,这是其他流派所不能代替的。
试题练习
1. (单选)“三家分晋”的三家指的是( )
A. 齐 楚 韩
B. 赵 燕 魏
C. 韩 赵 魏
D. 楚 魏 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下列( )不属于战国时期发生的战役。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一般史学家认定,春秋战国以为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即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分水岭的标志。A项,城濮之战,发生在周襄二十年(公元前632)。发生在春秋时期。B项,桂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54年(周显十五年),发生在战国时期。C项,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发生在战国时期。D项,长平之战,发生在周赧五十三年至周赧五十五年,发生在战国时期。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3. (单选)下列对春秋时期各国称霸的顺序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齐一晋一秦
B. 晋一秦一楚
C. 秦一宋—楚
D. 齐一秦一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春秋时期各国称霸的顺序是:齐桓公一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一楚庄,所以较后一项中的秦、晋顺序颠倒了。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编辑:wangxuan02)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