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4 10:29:47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在线
★宁夏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今天为大家分享判断推理中的一项常考题型——典故类比推理题型。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常常以典故对应的方式出现,考察大家典故与出处、典故与主人公、典故与朝代等等的对应关系,需要大家在平时对常考的典故有所积累,快来了解一下这类题型的特点,文末还有常考典故快积累。 、
1.(单选题)卧薪尝胆:勾践
A.如嚼鸡肋:杨彪
B.洛阳纸贵:孔融
C.乐不思蜀:刘禅
D.破釜沉舟:刘邦
【解析】
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二者为主人公和成语典故的对应关系。
步,辨析选项。
A项:“如嚼鸡肋”的主人公是杨修,而不是杨彪,人物对应错误,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而不是孔融,人物对应错误,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二者为主人公和成语典故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项羽,不是刘邦,主人公对应错误,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背水一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A.乐此不疲∶《汉书》
B.揭竿而起∶《过秦论》
C.朝秦暮楚∶《论语》
D.阳春白雪∶《离骚》
【解析】
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二者属于典故和出处的对应关系。
步,辨析选项。
A项:“乐此不疲”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而非“《汉书》”,排除;
B项:“揭竿而起”出自“《过秦论》”,二者属于典故和出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朝秦暮楚”出自《鸡肋集•北渚亭赋》,而非“《论语》”,排除;
D项:“阳春白雪”出自《对楚问》,而非“《离骚》”,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常考典故积累
卧薪尝胆
解释: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报仇雪耻。
出处:《史记·越勾践世家》
破釜沉舟
解释: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韦编三绝
解释: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悬梁刺股
解释:成语是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战国时期的苏秦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出处:
①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②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辕门射戟
解释: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出处:《三国志·吕布传》
(编辑:wangxuan02)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