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08:45:50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nx.huatu.com/sydw/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宁夏事业单位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2021宁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成绩已发布,面试前将进行资格复审,各地招聘单位已经逐步开始进行资格复审工作。宁夏华图将时间为各位同学带来各单位资格复审公告及面试人员名单汇总,大家可提前关注,以免错过。更多2021宁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资讯,请关注宁夏人事考试网。
点击进入>>>2021宁夏事业单位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查看>>>2021宁夏事业单位资格复审_面试公告汇总
资格复审
(一)对应聘者的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凡发现应聘者不符合应聘条件的,取消应聘资格。
(二)面试前复审。招聘单位的区直主管部门或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统一收取拟进入面试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件和材料进行资格复审,复审合格的取得面试资格。
(三)资格复审合格的面试人员名单由招聘单位的区直主管部门或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在其公共网站或当地门户网站上公示(网址见附件5),公示时间为3个工作日。
(四)资格复审后招聘单位的区直主管部门或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应填写《2021年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应聘者资格复审表》一式两份,应聘者与招聘单位的区直主管部门或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各留存一份。
资格复审人员确定
参加资格复审的人员从达到笔试较低分数控制线的考生中,按照笔试人数与招聘岗位所招聘人数从到低分按3:1的比例确定,经资格复审不符合资格条件或自愿放弃者取消面试资格,并由报考同一岗位且笔试成绩在较低分数控制线以上的考生由到低分依次递补。
资格复审人员注意事项
(一)资格复审时报考者需提供哪些材料?
答:资格复审时,报考者需提供相关资格证件和证明材料原件(包括岗位要求的户口簿、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相关资格证书等证件和证明材料)。负责资格复审的部门(单位)审核拟进入面试人员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条件,是否符合笔试加分条件,是否存在不得报考的情形。
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资格复审结束前尚未取得毕业证的,应出具所在院校签章的就业推荐表及相关证明,就业推荐表、相关证明须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一致;就业推荐表、相关证明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不一致的,以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为准。
负责资格复审的部门(单位)对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考生提供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须教育部学信网在线查询验证;对非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考生提供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须教育或相关部门、院校核实查证。
(二)港、澳人员资格复审须注意什么?
答: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应聘的,除提供相应的岗位所需相关资格证件,还须提供《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
(三)申请享受优惠政策的报考者在资格复审时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答:1.烈士的配偶或子女申请笔试加分,在资格复审前向招聘主管部门提供《革命烈士证明》和能够证明与烈士关系的材料。
2.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配偶、子女申请笔试加分,在资格复审前向招聘主管部门提供县(区)以上党委、政府或自治区有关部门提供的“因公牺牲人员证明”和能够证明与其关系的材料。
3.报考“三项目”服务期满两年考核合格人员需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有关材料:
(1)“三支一扶”大学生,资格审核时需要提供自治区“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颁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可到人力资源社会部官网—“服务之窗”—“查询”(证书查询)—“《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验证系统”进行查询验证),必要时可由应聘者提供服务地县(市、区)项目主管部门(教育局、卫生局、农牧局、扶贫办)关于本人身份、工作年限的证明材料和服务期间的考核材料、合格证综合查证。
(2)“西部计划志愿者”资格审核时需要提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证》(自治区项目的“志愿者”凭自治区团委出具的证明)、服务地县(市、区)以上团委出具的关于其服务年限的证明和服务期间的考核材料、合格证。
(3)大学生村官资格审核时需要提供服务地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关于本人身份、服务年限的证明材料和服务期间的考核材料、合格证。
4.退役士官士兵需提供相关退伍证、所属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出具的参军入伍证明等。
以上证明材料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凡在资格复审结束前未提交证明材料的,视为放弃享受优惠政策资格;凡弄虚作假的,取消招聘资格。
2021宁夏事业考试面试备考指导
较近,都市剧《三十而已》大火,剧中林有有的扮演者张月却遭遇到一场网络暴力——据《法治日报》,某二手交易平台甚至出现了“代骂/陪骂林有有”等服务。一直以来,饱受网络暴力的明星不在少数。除了公众人物,还有很多普通人也在网络暴力的“狂欢”里,承受着难以承受的痛。2019年《社会蓝皮书》中数据显示:每三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遭受过网络暴力。每两个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遭受过网络暴力。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从弹幕轰炸到恶意剪辑,从私信辱骂到人肉搜索,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不仅导致网络空间戾气蔓延,挑战法律底线,也给青少年群体带来了严重的不良示范。我们该如何看待键盘上的“如刀网语”?
一、公民的言论自由不该是网络暴力的通行证
言论自由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是民主的体现。但言论自由并不是没有边界的。任何人的权利行使都不应建立在对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践踏之上,不能挑战主权和社会稳定。从这一点上,集结了侮辱、诽谤、“人肉搜索”,传达敌意和暴戾情绪的网络暴力行为,不能算作是言论自由的范畴。
事实上,网络暴力实施者已经背离了“自由”的事实,而走向了靠侮辱性的语言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时,网络暴力煽动者不乏一些利益团体的身影。他们在舆论台风的中心却不受任何波及,并且完成了一次次的利益博弈,成为了一种网络社区的闹剧。
二、网络暴力是一场多数人的“暴政”
网络暴力从来不是言论自由,是一场群体谋杀,是多数人的“暴政”!目前,网络社群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网民在日常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得不到公开发泄,便会产生各种仇视社会的心理。当这样的一个群体在网络社区中掌握或多或少的话语权与言论表达机会之后,就会把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移至线上:不间断的调侃,“大众审判”,以“德”代“法”,满足了自己口舌的“一时之快”,甚至发展成群体性“撕战”的模式。
在“网络暴力”的舆论场上,受害人的言论会越来越被舆论所淹没,其所表达的解释性语言都可能被“断章取义”“恶意曲解”当做“大众审判”的呈堂供词与作案证据。当“多数人的暴政”完成之后,受害人也难以利用法律途径去追回所受损害的利益补偿。
三、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暴力升级亟待治理
近日,某刊文指出了新型网络暴力的特征以及危害。包括:暴力形式花样翻新,攻击力度增强;网络暴力由社会领域逐渐移至商业竞争领域,呈现有组织、有策划的产业链倾向;挑动舆论情绪,制造不同群体间话语割裂;网络污名化从个人上升至群体,网络戾气加重。新型网络暴力的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一是制造“虚假”舆情,破坏正常网络秩序;二是线上矛盾移至线下,增加事件发生的风险;三是官方主管单位被倒逼介入事件处置,丧失舆情处置主导地位。因此,亟待针对新型网络暴力进行治理!
首先,法律法规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网络暴力”的法律边界。
刚刚颁布的《民法典》性的增加了“人格权”篇,明确指出公民的“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益”“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权益的定义,为司法实践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树立指明方向。
今年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开始实施,有利于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到底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暴力,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这方面立法工作还有待完善。
其次,媒体、网络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目前,一些自媒体为了“粉丝量”“点击量”“转发量”等利益,不惜编造、伪造各类信息,引发舆论混战,煽动暴戾情绪。“流量为”的利益机制也让各平台对“互黑互撕”喜闻乐见,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暴力的横行。治理网络暴力,需要从网络信息生产者和服务平台这一根源入手。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就明确指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率先承担责任,规范自身行为。网络内容生产者应当所发布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应该有积极的导向性;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
同时,相对于新媒体,主流媒体可信度较高,能够提供事件进展的调查性信息、理性的评论以及公平公正的报道。因此,主流媒在热点舆情事件中不应失声,而是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第三,舆情监管的相关部门要依法监管,前置管理。
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舆情监管部门不能懒政怠政,不能一味的“灭火”“减压”“按闹分配”,而是要加强行政执法力量,加强对网络平台及企业的有效管控,牢牢把握热点舆情上的主动权,及时发声,及时依法处置违法行为。
第四,守住言论底线,为营造网络和谐环境贡献自身力量。
但丁说过“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身为网民中的一员,守住言论底线、道德底线,是身而为人应该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类信息具备基本的理性判断力,对法律和人格尊严具备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心,对待他人具备基本的包容心和同理心。做到不盲目跟从,不出口成“脏”,做到情绪冷静,理性探讨,努力营造健康愉快和谐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xiedan)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