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10:39:59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宁夏华图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较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报考程序
(一)职位查询
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有关报考政策规定、报名网络技术和考场考务安排等事宜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招考简章》、《报考指南》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以下简称考录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2)公布。
报考者对《招考简章》中有关职位的、学历、学位、工作经历等资格条件有疑问需要咨询时,可直接与招录机关联系。
(二)网上报名
本次招考主要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提交报考申请。报考者可于2021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每次只能选报1个职位。报名时,应当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提交的报考申请材料应当真实、、完整。报考者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将取消报考资格,涉及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报考者可于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26日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2021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报考申请未审查或者未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2021年10月24日18:00以后,报考申请未审查或者未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
资格审查贯穿招考全过程。在招考各环节发现报考者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招录机关均可取消其报考资格或者录用资格。
3.查询报名序号。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于2021年10月28日8:00后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和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需提供该序号,请务必牢记。
(三)报名确认
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于2021年11月1日0:00至11月7日24:00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并缴费。逾期未完成网上报名确认并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
较低生活家庭人员可以直接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办理报名确认和减用手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的咨询电话将于2021年10月31日以后考录专题网站公布。
(四)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名确认的报考者,请于2021年11月22日0:00至11月28日12: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打印准考证。如遇问题,请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解决。
笔试资料:
在公考判断题中,判断推理部分的逻辑判断是模块,其中分析推理这一类题目往往会成为大家的一个难点。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也会发现,这类题目有信息量大的,也有信息量少的,但是不管信息量是多还是少,好像就是很难找到答题的口,让人感觉无从下手。在考场上,精神高度紧张,时间又很紧迫,所以这类题目对大家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大家在遇到这类题目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答题口呢?答案是,当然有啦。下面我们来分析推理题的一个小:较小信息法。
一、何谓“较小信息”
大家很想知道什么叫“较小信息”呢?别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分析推理的两个题型分类:类是题干信息确定类,类是题干信息不确定类。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题型分类的含义,前者指的是题干所给出的信息是真假确定的,所描述的都是客观事实;后者也就是指题干所给出信息的真假是不确定的,不知道孰真孰假,往往题干会出现“猜测”的字眼。下面我们两个例子来理解这两个题型分类:
【例1】一次聚会上丁遇到了甲、乙和丙三个人,他想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干什么的,但三人只提供了以下信息: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推销员、一位是医生;丙比医生年龄大,甲和推销员不同岁,推销员比乙年龄小。根据上述信息丁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例2】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A村,B村,C村。
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
①甲分配到A村工作,乙分配到B村工作
②甲分配到B村工作,丙分配到A村工作
③甲分配到C村工作,乙分配到A村工作。
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
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看得出来,例1提供的职业和年龄信息都是属于客观事实,是确定真实的信息;而例2提供的工作分配地点信息都是属于猜测,无法确定信息的真假。所以,例1是属于题干信息确定类,而例2属于题干信息不确定类。
那么,“较小信息法”适用于上述哪一类题目呢?答案是:类即题干信息不确定类。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较小信息法”适用于题干信息不确定类,那么,何谓“较小信息”呢?“较小信息”就是题干中出现次数较少(往往就只出现一次)且能够得出确定结论的信息。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甲猜测:A是教师,B是医生。
乙猜测:A是文员,C是律师。
丙猜测:A是医生,C是公务员。
已知:【每个人】的职业都有人猜对。(我们要在题干中找出被猜的出现次数较少的人)
较小信息:B是医生(因为ABC三个人里面,只有B出现次数较少,且能够得出的确定结论是:B是医生。所以“B是医生”是较小信息)。
二、如何利用“较小信息法”答题
【例题】几个人对某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甲说:“乙第三,丙第五。”
乙说:“丁第五,戊第四。”
丙说:“甲、丁第四。”
丁说:“丙,乙”。
戊说:“甲第三,丁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
乙、甲、丙第三、丁第四、戊第五
丁、丙、乙第三、戊第四、甲第五
丙、乙、甲第三、戊第四、丁第五
丙、丁、甲第三、戊第四、乙第五
步,判题型。题干呈现信息匹配的特征即人物和名次的匹配,确定为分析推理。
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题干信息真假不定,且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也就意味这题干中存在较小信息。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去寻找这个“较小信息”,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当我们围绕着“出现次数较少”这个要求来找“较小信息”的时候,在这个题目里面有两个信息都只出现了一次,个信息是“戊”,个信息是“”,那到底谁才是“较小信息”呢?其实,判断“较小信息”的关键在于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题干已经告诉我们“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这意味着我们关注的重心应该是出现次数较少的“名次”即寻找“对象”出现次数较少的,猜的对象是“名次”,就找“名次”出现较少的,而非出现次数较少的“人物”,“”只出现了一次,所以“乙”这个信息是对的,只有C选项才符合。如果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换一个说法,换成“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人】的名次都有人猜对”,那这个时候我们关注的重心就应该是出现次数较少的“人物”了。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对这类题目使用“较小信息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答题口,但我们在寻找“较小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较小信息”应该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出现次数较少,二是能得出确定的结论。出现次数较少,大家数一数就知道啦;而能否得出确定的结论,关键要看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所以大家在做这类题目过程中审题要仔细哦!
较后我们再次总结一下“较小信息法”的使用步骤:,根据题干已知信息明确较小信息的“对象”;,根据“对象”寻找“出现次数较少”的信息;第三,根据找到的“较小信息”得出的确定结论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锁定答案。
(编辑:changyan)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