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16:41:29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宁夏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知识点是“ 物理常识”。
一、光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也不需要任何介质。但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其传播路径遇到光滑的物体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的现象。
2.光也可看作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也可把光看成是一个粒子,即光量子,简称光子。
3.光以波的形式传播,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光速极快,在真空中为3.0×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要慢些。
4.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例题·单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由于()造成的。
A.光的直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散射
B【解析】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指人耳对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其客观评价尺度是声音的振幅大小。鼓声属于音调低,但是音量高。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发生在十分光滑的物体表面(如镜面)——两条平行光线能在反射物体上反射过后仍处于平行状态——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平面镜的应用:
①水中的倒影:光照射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等大虚像。成像原理遵循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②平面镜成像:镜子中的另一个影像叫虚像。镜子里的影像就叫平面镜成像,经常被缩写为镜像;
③潜望镜:潜望镜其构造与普通地上望远镜相同,唯另加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
球面镜的应用:
①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②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漫反射的每条光线均遵循反射定律;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例1·判断】人们有时会在海上或沙漠中看到海市蜃楼景象,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直射而形成的现象。()
【例2·单选】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
A. 吸管插在有饮料的杯子里,页面下的吸管与液面上的吸管看起来不在一条直线上。
B. 散步经过池塘时,往池塘里看可以看见池塘边树的倒影
C. 使用放大镜看报纸,感觉报纸上的字打了许多
D. 在河边看小溪底的石头,感觉石头所处的位置没有实际那么深
(三)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让一束白光射到玻璃棱镜上,光线经过棱镜折射以后就在另一侧面的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其颜色的排列是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中间依次是橙黄绿蓝靛,这样的光带叫光谱。
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红、橙、黄、绿等色光叫做单色光,光学中的三基色为红、绿、蓝。红色光波长最长,穿透空气能力最强。
二、声
1.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
(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物理学中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个反应声音特征的因素就是音色。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
(3)声速还与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
3.声波: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
(1)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赫兹)至2kHz之间。
(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或超低声,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来交流;
(3)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闻声;
4.噪声: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1)声音一旦超过100分贝,就是人们常说的“噪音”。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
(3)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例题·单选】商家开业请锣鼓队庆祝时,人们常会听到“隆隆”的鼓声。这种声音的特点是( )
A. 音调高 音量高 B. 音调低 音量高
C. 音调低 音量低 D. 音调高 音量低
三、热
1.热量,指的是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移的能量。而该转化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2.绝对零度: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开尔文(K),绝对零度就是开尔文温度标定义的零点。0K约等于摄氏温标零下273.15摄氏度,也就是0开氏度,在此温度下,物体分子没有动能和势能,动势能为0,故此时物体内能为0。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当两不同温度的物质处于热接触时,它们便交换内能,直至双方温度一致,也就是达致热平衡。
2.若两区域之间尚未达至热平衡,那么热便在它们中间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另一方传递。所传递的能量数便等同于所交换的热量数。
3.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传递与转换过程中守恒的定律。
4.其表述形式为: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二)物质的三态
1.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有三态,如水的三态为冰、水、水蒸气,分别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距发生变化。三态之间发生转变原理:吸热与放热。
2.物态变化
汽化:液态变气态,吸热,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液化:气态变液态,放热,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熔化:固态变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变固态,放热;
升华:固态变气态,吸热;
凝华:气态变固态,放热;
3.形态定义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4)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例1·单选】( )是空气中的水汽以液滴形式凝结在地面或地面覆盖物上的现象。
A. 露 B.雪
C.雨 D.冰雹
A【解析】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它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露可以入药,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雪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冰雹是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
(编辑:宁夏华图)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