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20:17:56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宁夏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列宁)。
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 意识是高度完善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
4.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5.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形式是主观的。
7.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8.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决定和反作用。
9.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有选择的, 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 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10. 辩证法的两个核心: 联系、 发展。
11.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 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
12. 联系有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13. 发展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是发展。
15.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
16. 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这是由事物发展的本质和新生事物的本性决定的。
17.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辩证法)
19.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克拉底鲁 (诡辩论)
20. 全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 笛卡尔 (辩证法)
21.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辩证法)
22. 善不积, 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 不足以灭身。 (辩证法)
23.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辩证法)
24. 天不变, 道亦不变。 董仲舒 (形而上)
25.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 质量互变规律 (2) 否定之否定规律 (3) 对立统一规律
2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7.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1)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2) 运动的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3)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2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
的, 而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29.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强调运动变化, 并
没有否定静止。 体现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30.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说: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在哲学上属于诡辩论, 夸大了绝对运动, 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1.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离的。 运动的物质以时间和空间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32.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时空联结起来构成所谓的思维时空。
33. 时空作为运动着的存在方式, 是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 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 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 另一方面, 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空, 脱离了时空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表明其存在的客观性。
34. 认识论的三个核心: 实践、 认识、 真理。
35. 认识论的两大规律: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认识发展规律。
36.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37.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3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9. 实践的特点: 物质性、 直接现实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40.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1. 认识的主体就是认识者, 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 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42. 认识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具有受动性、 非主导性。
43.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44.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歪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 既有原则区别, 又相互包含和转化。
45. 真理的特点: 客观性、 具体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
46.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中包含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47.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在一定时间、 地点、 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 离开具体的时间、 地点和条件, 真理就是抽象的、 无意义的。
48.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认识的反作用: 正确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 错误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49. 认识发展规律两个发展阶段、 两次飞跃 (感性一理性一实践): 首先, 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其次, 认识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50. 感性认识: 通过感觉、 知觉、 表象三种形式反映, 具有直接性、 具体性的特点, 是认识的低级形式。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
51. 理性认识: 通过概念、 判断、 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具有间接性、 抽象性的特点,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52. 感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同样, 理性认识必须应用到实践中来, 才可以改造世界, 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编辑:宁夏华图)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