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 14:13:56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一、 题型特征及方法
(一) 要素分析
1. 题型特征
(1) 题干。 对资料中的要素进行分析。 比如原因、 作用等。
(2) 要求。 全面、 准确、 简明、 有条理。
2. 答题方法
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
(1) 概括: 是认识的深入, 概括的内容是已知确定的。
(2) 推断: 是认识的全方位, 推断的内容是从已知到未知的。
(二) 词句理解
1. 题型特征
(1) 题干。 解释、 阐释一个/ 两个词、 一个句子的意思、 含义、 定义等; 谈谈对一
个/ 两个词、 一个句子的理解、 分析等。
(2) 要求。 全面、 准确、 简明、 有条理。 观点明确。
2. 答题方法
(1) 表层含义: 是什么层面
解释句子和词的概念、 定义或含义。
所反映问题或事实的表现。
(2) 深层含义: 为什么、 怎么办、 总结层面
对句子的整体含义做总结;
词或句子反映问题背后的影响原因或对策等;
句子背后的意图。
(三) 评价分析
1. 题型特征
(1) 题干。 对资料中出现的观点、 现象进行评价、 谈看法、 见解等。
(2) 要求。 全面、 准确、 简明、 有条理、 逻辑清晰、 观点明确。
2. 答题方法
第一步: 表达观点
(1) 正确: 支持、 赞同、 正确、 理解、 很重要等;
(2) 错误: 片面、 偏激、 不科学、 不支持、 反对、 存在……问题等;
(3) 部分正确或不能判断: 不完全正确、 需辩证看待、 有利有弊、 尚需观察、 尚
不能确定。
第二步: 论证观点
判断观点的理由: 材料中的对表态有利的信息都是理由。
第三步: 得出结论
(四) 比较分析
1. 题型特征
(1) 题干。 题干中要求对两个或多个对象作出比较分析, 对象一般为事实或观点。
(2) 要求。 分析全面深入, 比较合理、 透彻, 观点明确, 条理清晰等。
2. 答题方法
(1) 明确比较角度
角度: 主体、 内容、 方式、 对象、 目的、 效果; 内涵、 主体、 对象、 意图、 性
质等。
(2) 逐一进行对比
按照角度, 分条呈现两个对象对比情况。
(3) 最后得出结论
给出总结评价或提出方向性对策。
二、 例题答题示范
【例】
“给定资料 4” 中的座谈会上, 主持人说: “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 ‘遮蔽’, 就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 请谈谈你对 “种种 ‘遮蔽’” 的理解。 (15 分)
要求: 观点明确, 紧扣资料, 准确全面。 不超过 200 字。
【给定资料】
4. 为讲好新时代 “中国故事”, 某地市委宣传部组织文艺工作者到基层采风, 体验生活。 在活动结束的座谈会上, 大家交流了参加此次采风活动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
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记录:
甲: 我创作历史剧的目的是, 用艺术的手法对历史进行重新包装, 通过故事唤起人们认识历史的兴趣。 可是, 有些作品为迎合当下的 “娱乐精神”, 将现代元素掺杂进历史, 剥离具体的历史语境肆意发挥。 虽然, 让观众看着新鲜稀奇、 招人眼目, 收到了娱乐效果, 但是, 这种混淆现实与历史的做法, 牵强附会、 哗众取宠, 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我正在创作一部反映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作品。 如何真实反映时代, 塑造时代典型, 通过人物命运变迁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图景, 是我常思考的问题。 所有的人都是时代里的人, 都有他的时代性, 而追究时代性, 就不能没有历史感, 正是因为历史才造就了时代。 岁月能滋养人的心性与才华。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 到了这个年龄, 有了一定的能力, 有责任创作出富有新时代气息的作品来。
乙: 我是乡村出来的 80 后。 我的文字大多从儿童、 女性视角入手, 展现基层百姓的生活状态、 普通人家的人生故事。 我自己曾以一个乡村媳妇的身份在认真地生活, 和乡村里那些小媳妇一样流汗流泪、 上山下田、 柴米油盐、 家长里短。 后来我进了城, 但幼小多病的儿子只能暂时寄养在婆婆家里, 成为 “留守儿童”。 从那时起, 我就开始注意 “留守儿童”, 每当看到他们胆怯而忧郁的目光, 我心里就有一种疼痛在撕扯。 从此, 我有空就往附近村庄跑, 了解情况, 搜寻故事, 捕捉细节。 我的写作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我认为, 创作不仅要表达自己, 还要善于书写他人。 如果我们的创作只停留在私人性的经验上, 仅仅满足于自我倾诉的需要, 那么作品就难以回应时代的提问, 体现老百姓的真情实感。
丙: 我写网络小说快十年了, 在网上发表了不少作品。 我们这一代人, 在互联网的影响中建立和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创作时我总是喜欢把自己投射到一个具体的情景中, 在一个自我编织的虚幻氛围里, 想象故事的情节然后记录下来, 写成文字。 有时需要写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背景情节, 只要坐在家里, 上网搜索素材, 我就能继续写。这几年, 我在网上写连载赚到了钱, 但是没有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感到现在的创作动力也没有从前那么强烈了。 认真想来, 手机、 网络这些现代技术方便了创作, 加上经济刺激, 造就了我的 “高产”。 但是技术和金钱, 在更深的层面上给创作造成了某种 “遮蔽”, 让我感受不到阳光的温度, 忘记了创作的初心。
丁: 我的新作是脱贫致富的故事。 上个月, 我走进大山深处的一处村落, 才感到生活的落差太大了。 城市经济发达、 生 活 便 利, 很 难 想 象 为 了 供 一 个 孩 子 上学, 偏远地区的贫穷家庭要经历什么样的苦难。 我感到, 只有继续深入下去, 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 对政策在基层执行有更多角度的观察, 才能明白国家精准扶贫是多么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现在我要把以前想象的人物情节全部推翻, 重新创作。
这次采风让我感到, 多走多看多聊实在太有用处了。 “行走” 要成为我们文艺工作者的生活常态, 既要行走在书本中, 更要行走在现实生活里, 依靠 “行走” 才有可能 打破乡间田野和城市高楼之间的隔阂。
主持人: 我们组织这次采风活动, 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深入基层, 到老百姓中间去走一走, 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反映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 今天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 也谈到了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特别是, 丙使用的“遮蔽” 这个词很形象。 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 “遮蔽”, 就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 创作的力量只可能来自于我们脚下的大地和身边的人民。 我们只有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才能创作出那些有时代精神、 有思想深度、 有生活温度的故事。
【参考答案】
种种 “遮蔽” 是指优秀文艺创作的阻碍或存在的问题。 表现为:
1. 为迎合 “娱乐精神” 混淆现实与历史肆意发挥, 缺乏历史感;
2. 仅满足自我倾述, 停留在私人性经验上, 难以体现百姓真情实感; 3. 过度依赖技术、 看重金钱, 遗忘创作初心, 缺乏深度与温度。 4. 未能深入基层, 缺乏实践, 导致创作与实际脱节。要想打破 “遮蔽”, 文艺创作者应具备历史感, 创作中要兼顾自己与他人, 并深入基层, 创作出有时代精神、 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的作品。
(编辑:宁夏华图)下一篇:2025国考申论备考:解决问题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