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 15:34:54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以水为师 【批注 1】
在大思想家老子的师父常枞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 老子问师父:
“今后, 我将以谁为师?” 常枞说: “你应该以水作为老师”。 “以水为师
” 是常枞临终前留给老子的教诲, 也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师从善
动之水可以学习水的大善精神和包容品质。 【批注 2】
以水为师, 师水之善。 【批注 3】 老子有言, “上善若水, 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 水滋养万物、 孕育生灵、 造福众生, 却不求功名, 不
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此乃大善。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华
夏文明的摇篮, 千百年来它以汩汩乳汁哺育着黄河流域的百姓, 并
形成了黄河文明, 但从不索取回报, 这是水留给我们的启发。 【阐
释】 这种启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随处可见, 管仲就认为: “水者何
也? 万物之本原也”, 孔子也认为 “夫水者, 启子比德焉, 遍予而无
私, 似德; 所及者生, 似仁”, 总体来看,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仁政
思想与水之善是相融相通的, “善” 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
在。 古人尚且知道师水之善, 而在当下, 部分人却丢失了 “人之初、
性本善” 的教诲, 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 “各人自扫门前雪, 休管他
人瓦上霜”, 连老人摔倒也不敢扶, 道德滑坡现象严重。 【引-析】 因
此, 我们很有必要向水学习, 以水为师, 重拾善良, 用善的力量给
社会增添温暖, 弥合社会裂痕。 【悟】 【批注 4】
以水为师, 可以师水之包容。 【批注 5】 正所谓 “海纳百川, 有
容纳乃大”, 水不择细流, 故能汇聚成汪 洋大海, 不排斥万物, 故能
厚德载物, 滋养生灵, 水包容一切, 静而能映物, 动而能变化, 这
种博大的胸怀、 宽容的品质是当下时代所较为缺乏的。 【阐释】 伴随
着自由主义的兴起, 个人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 社会在朝着多元化、
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每个人都只强调个性而不会包容不能妥协,
那么生活处处都会充满尖锐的对立和矛盾。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
作为个人只有懂得包容, 社会发展才能具有包容性, 才能和而不同,
和谐共生, 实现包容性发展与共享发展。 【引-析】 以水为师, 我们
可以习得水海纳百川的包容品质, 学会虚怀若谷, 接纳一切, 顺势
而为, 把这种道理用在处理人与人、 人与自然、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关系上, 凡事多几分包容, 多一些换位思考, 换来的是豁达与从容,
而非对立和争斗, 这既是一种仁, 也是一种智。 【悟】 【批注 6】
“以水为师” 并不是现代才有的提法, 古人很早就学会了 “以水
为师”,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都有关
于水哲学的精彩论述。 但在今天, 人类在物质极大丰富、 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的现代化道路上过分膨胀反而丢弃了 “以水为师” 的传统,
因此人类很有必要放下高傲的姿态, 谦卑地学习水的大善与包容品
质, 因为这是我们精神养分的重要来源。 【批注 7】
|
【批注 1】 标题为题
目所 给 标 题, 主 旨 凸 显,
切合题意。
【批注 2】 中心论点,
凸显主题、 切合题意, 且
在开头段最 后 一 句 点 出,
位置醒目。 另外, 开头引
用老子与其 师 父 的 对 话,
彰显出丰富的积累。
【批 注 3】 分 论 点 1,
强调要学习水的 “善”, 符
合题意。
【批注 4】 论证中, 通
过理论阐释和引入理论论
据、 事 实 论 据 进 行 论 证,
理论论据充分, 且引用论
据符合引-析 -悟的结构,
论证严谨充分。
【批注 5】 分论点 2,
强调学习水的 “包容”, 符
合题意。
【批注 6】 论证中, 通
过理论阐释和引入论据进
行论证, 且引用论据符合
引-析-悟的结构, 论证比
较严谨充分。
【批注 7】 结尾回扣主
题, 有一定升华, 符合结
尾要求。 可以通过引用名
言、 政 策 理 论 进 行 拔 高
升华。
|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