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 09:38:52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宁夏华图
★宁夏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公车之上的“民情”
——“无公车不下乡”热点分析
一、从“粟稷之争”到“中国梦”
粟和稷在古代都指小米。然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小米慢慢出现“异名同物”的情况,当它被做成热气腾腾的饭呈上百姓饭桌时,被称为粟;当它被摆放在祭天神坛之上时,则被成为稷。这种“云泥之差”的称呼来自于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曾有学者云:“当阅读的眼睛不再关注田野,当握笔的手不再触碰种子和农具,隔阂的出现便顺理成章。”由此可见,历来的粟稷之争其实是封建社会时期“朝堂”远离“民间”“官”远离“民”的产物。
在现今的社会如何杜绝“粟稷之争”的出现呢?在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如此我党才能使中国梦的实现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从“公车腐败”到“公车懒政”
体察民情是了解民情、民愿的较直接方式,曾经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公车腐败”积弊日深,严重影响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实施公车改革。随着改革步伐的推进,“公车腐败”得到了的遏制,但与此同时,一些无公车不下乡、尽量少下乡的“公车懒政”日益滋生。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是曾经“粟稷之争”的现代演绎。当党员干部的脚步不再踏进田间地头,如何能够切实了解百姓的具体需求呢?在这样的追问下,“无公车不下乡”必然成为这党政干部和基层公务员关注的热点。
三、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其篇章《岳阳楼记》中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种“为士之道”对当下党政机关干部与基层公务员不无裨益。基层公务员是处江湖之远的“庙堂之士”,应该本着忧国忧民的从政之心。“公车”浅义来讲即公家之车,它是的、集体的、群众的,是为民服务的一种工具,虽然它可以有效的帮助基层公务员更加深入到民众中去。但是,总体来说并非必要决定条件。因此,对于“无公车不下乡”的现象要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对于“无公车不下乡”热点的关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其背景本质——公车改革过渡期的特征入手,客观的认识到现阶段公车补给不足和官员背弃本身职责双层决定因素,深化公车使用的市场化服务、激发现有车补效用和端正在岗党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等多措并举的解决“无公车不下乡”的问题,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编辑:宁夏华图)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