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14:15:30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s://nx.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1教资艺术领域的内容结构与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要点,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4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微信号】 ,更多资讯请关注宁夏教师微信公众号(ningxiajsht),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咨询电话:18295188220, 微信号:HT15202602573本文地址:https://nx.huatu.com/2021/0519/1622325.html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一、艺术领域的内容结构
从艺术本身来看,其价值有审美、认识、娱乐等,但审美是它的较主要、较基本的价值,即艺术家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欣赏者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艺术的其他价值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而发挥作用的。儿童的审美欣赏就是儿童的生命活动和审美对象之间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及其产生的心理愉悦状态。所以,儿童的审美活动就其本然状态而言,更突出地表现出它的感受性,而不是认识性。但这并不表明审美活动中完全没有认识存在,而是说在审美活动中,情感体验性始终是主要的、决定性的,而认识性则是次要的、从属的。审美活动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基本特征。儿童的审美经验就是在审美体验与阐释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和丰富的。
同时,艺术具有典型的创造性,是艺术的根本。从艺术本身的发展轨迹来看,当代艺术实践越来越重视观念的表达,表现手法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艺术家从传统的“艺术工匠”变成了思想家,成为传统艺术概念的者。现代艺术观念和表现媒介正推动着艺术创作从以技法为中心转变为以艺术观念和艺术思维为中心。而在儿童那里,“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了4—7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较自由的阶段”。
因此,本领域将3—6岁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具体地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即艺术兴趣,和幼儿艺术能力即感受能力与表现和创造能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为目标。“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这四个目标相辅相成,尤其强调幼儿艺术兴趣的养成。因为积极的艺术学习态度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前提,而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又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艺术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要点
(一)幼儿审美感受的特点与教育要点
幼儿的艺术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或艺术作品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也就是说,艺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在对象审美属性诸如色彩、节奏等直接刺激下,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规的约束,自由地展开想象,产生一种以情感愉悦为主调的心理状态,这就是一种审美感受。与快感、生理快适相比,其主要内涵是主体情感的体验、满足和愉悦,并由情感的愉悦达到精神的自由。
幼儿的这种审美感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的情感表现性,这种情感表现性并不是对象客体自身所具有的,而是幼儿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中,对象的形式特点与幼儿的情感达到交融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情感对应物。在幼儿看来,蓝天是白云的家,满天的繁星是万盏点亮的小灯,飘零的落叶是离开了大树妈妈的可怜的孩子,颠簸的汽车是在跳舞。审美感受的另一种含义是指欣赏主体在欣赏过程中达到一种自由和谐状态时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愉悦。这种愉悦是他们把自己的情感意志、思想等投射到文本上的结果。儿童的自我中心使得儿童总是按照自己的体验去看待在他们身外发生的事件。儿童在审美活动中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状态倾注到审美对象上,把自身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审美感知与想象,使其自然而然地带有儿童自身的情感色彩,具有儿童自身的情感基调所规定的意态状貌和情趣氛围,成为“人格化”的审美意象。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儿童在听音乐、听故事时情不自禁地根据音乐的节奏、故事的情节“自编自演”,在绘画时当儿童画到自己“军队”的枪炮射出的子弹与炮火落在“敌人”人群中时,儿童一边嘴里发出“哒哒哒”“轰隆隆”的声音,一边又把自己变成了“中弹的敌人”而“啊”的一声“倒”在地上。这时,儿童欣赏着被倾注了自己的情感或生命后的对象的形象,体验着欣赏与创作所带来的愉悦感。宋代诗人范成大也在他的一首《儿时拾趣》的诗中写道:
黄发垂髫儿,握枝向泥沙。
似解世人意,信手乱涂鸦。
桥畔流水淌,树梢日影斜。
口中呢喃语,兴尽忘归家。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是如何全身心地投入到涂鸦活动中的。
幼儿的审美感受是建立在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基础上的,而幼儿的审美感知则是对杂乱无章或井然有序的事物具有一种直觉的整合作用,即以他们自己情感为原则来重新想象对象,使之成为以某种情感表现性为灵魂的有机统一体。儿童就是这样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把自己的主观想象,附加于客观物体之上,将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东西视为有生命、有意识、有情感的存在,表现出“万物有灵”和“万物有情”的特点。正如前述幼儿听到《阳关三叠》与《伏尔加船夫曲》时所描述的自己的感受那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审美趣味当作在知觉层面上剪裁对象的剪刀,于是凡是与他的审美趣味吻合的部分就被突出夸大,而与审美趣味无关的部分则被淡化,乃至忽略。这样,在幼儿那里,形成审美感受的那些色彩、线条、形象等就活了起来,发出“儿童自己的声音”。
幼儿的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目标。
(二)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的特点与教育要点
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这种表现与创造包括两方面:一类是可视、可听的实在表现与创造,如一幅画、一首歌、一段表演。由于它的可视性、可听性,这一类表现与创造常常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另一类是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由于它的内在性、过程性,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它常常不被我们所知晓,因而也常常被忽视。而这类创造又恰恰是前一类创造的前提,即为艺术创作积累丰富的、生动的、鲜明的内在意象。因此要了解幼儿艺术创造不仅要研究幼儿的艺术作品,还要观察其创作的过程。
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首先表现为自发性,也就是说,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自由哼唱和涂鸦活动几乎发生在每一个适龄儿童的身上。在游戏中活动,幼儿常常会自发地用唱歌或舞蹈来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表达。其次,由于受其自身肌肉动作发展的影响,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表现技能还不如成人熟练与,表现出粗糙、不整齐、不平滑、不到位的稚拙感。例如,有时我们看到幼儿所画的圆并不那么“圆”,舞蹈动作也并不优美,但幼儿自己却是全身心地投入,正因为幼儿这样纯真的童心、童趣,使得儿童艺术充满了魅力。第三,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有时并不按照预想和计划来进行,而是依据自己构思与表达不断地进行调整,以致较后的作品可能与预先的设想不一致。就幼儿的艺术作品而言,他们可以表现出许多打破成人有关艺术创作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力,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艺术教育不但要关注幼儿艺术活动实际呈现出来的结果即艺术作品,而且更加要关注艺术创造中幼儿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形式、语言使用过程,以及对艺术工具和材料探索的过程。艺术教育应以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中心任务。
(编辑:luohongyan)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