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 10:39:54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s://nx.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华图教师
【导读】华图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师发布:2022年宁夏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教综模拟题,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4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微信号】 ,更多资讯请关注宁夏教师微信公众号(ningxiajsht),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咨询电话:18295188220, 微信号:HT15202602573本文地址:https://nx.huatu.com/2021/0713/1630119.html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教育过程中,甲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地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 )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2.把学习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3.小学生记拼音常用具体的事物来帮助自己记忆,比如m就像两个门洞,h就像一把椅子,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学生先学会了“电脑”的概念,然后在学习“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这种学习过程属于( )。
A.总括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组合学习
5.儿童在10岁以后,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不只依据社会规则和对的遵从,开始受自己主观情感的判断标准支配。这说明儿童这个时期的道德判断特点是( )。
A.他律 B.自律
C.前习俗 D.习俗
6.原型定向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阶段。
A.物质化活动 B.活动的定向
C.语言活动 D.外部语言活动
7.当进入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看条幅,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8.“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 )。
A.有意回忆 B.无意回忆
C.直接回忆 D.追忆
9.冬天上课,某学生既怕冷不想起床,又怕受到批评,由此产生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电影是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幅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幅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上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 )。
A.后像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解析】教师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的运用教育规律,达到较优的教育效果。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故本题选B。
2.B
【解析】自我的内驱力是一种自身努力,胜任的工作,取得的成就。从而赢得的社会地位需要。故本题选B。
3.D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视觉联想等。题干所述即为视觉联想,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故本题选D。
4.C
【解析】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时,产生下位学习。故本题选C。
5.B
【解析】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故本题选B。
6.B
【解析】加里培林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言语阶段。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原型内化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言语动作阶段)。故本题选B。
7.A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个体的关注点不同显示了知觉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8.B
【解析】回忆也叫再现,根据有无明确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是指有明确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回忆,如学生课堂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意回忆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回忆,如题干中提到的“触景生情”,此外还有“睹物思人”等。故本题选B。
9.B
【解析】双避冲突,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故本题选B。
10.A
【解析】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象并不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称为感觉后效,在视觉中称为后像。电影就是利用了后像的作用。故本题选A。
(编辑:luohongyan)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