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10:36:13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s://nx.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华图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未知发布:2020宁夏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练习卷(小学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4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微信号】 ,更多资讯请关注宁夏教师微信公众号(ningxiajsht),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咨询电话:18295188220, 微信号:HT15202602573本文地址:https://nx.huatu.com/2020/0420/1527987.html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练习卷(小学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棱角(léng) 腈纶(jíng), 呱呱坠地(gū)
2.D
【解析】A.变幻莫测 B.仗义执言、拇指 C.影碟、杳无音讯
3.B
【解析】A.“片”4画 C.“语”、“郡”9画 D.“魂”13画
4.D
【解析】“妈妈开心地说”后面改为逗号
5.C
【解析】A.表意错误,应改为“严防安全出现问题”;B.错在讨论和学习顺序颠倒;D.错在“缓解”没有宾语,可改为“缓解.......状况”
6.A
【解析】A比喻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使用恰当。B白费心思,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C不近人情的请求,多用于向人求助的客套话。使用不恰当。D非常漂亮的容貌,名词性短语,不作谓语,不受副词修饰。使用不恰当。
7.D
【解析】“亦”的本义腋下。
8.D
【解析】D项为“主语+谓语”的判断句;ABC三项都属于主谓倒装句。
9.D
【解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10.C
【解析】较高阶段的构意手段是声义拼合的构意方式,汉字中的形声字采用这种构意手段。
11.C
【解析】这段话的中心是介绍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安全措施,而主要措施则是安全系绳,所以应先介绍安全系绳。把握住句子句首中“这”“绳的另一端”“除此之外”“它”等指代、承接词语,就能顺利排出正确语序。因此答案选C。
12.D
【解析】ABC都是南宋人。只有D是北宋的,因此选D。
13.C
【解析】柳宗元是唐代的。因此选C。ABD都是宋代的。
14.A
【解析】选项中的这四个人全都参与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但是其是A欧阳修。
15.D
【解析】《漱玉集》又名漱玉词,易安词,宋李清照撰。
16.D
【解析】“月光如流水,静悄悄地泻在荷花和荷叶上”将月光比喻成流水,同时有明显的比喻词“如”,因此是明喻。
17.B
【解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郁达夫。而不是徐志摩,因此答案选B。
18.B
【解析】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19.C
【解析】本体是”石头“,喻体是”书“。A.B.D均没构成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20.D
【解析】本义,是词语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侦察是指军事行动上的情报搜集的工作;侦查是指刑事案件等犯罪的调查活动。化装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作”假扮“讲,另一个意思是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一是指根据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等,利用化妆材料塑造角色的外部(主要是面部)形象,二是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如:“妈妈每天出门前都要化妆一番。”
21.C
【解析】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较后一句。
22.D
【解析】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为《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等。ABC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只有D是白朴的。
23.D
【解析】张先对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24.C
【解析】“六艺”是先秦时期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25.B
【解析】 “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6.A
【解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27.B
【解析】郑人买履、讳疾忌医、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都出自于《韩非子》。
28.B
【解析】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表现为:(1)浪漫主义精神。(2)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4)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5)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因此答案选B。
29.A
【解析】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较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答案选A。
30.B
【解析】《寄小读者》内容是叙写她赴美留学旅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贯串的是对母亲、童真、大自然的礼赞和热爱眷念祖国的感情。除这“三爱”之外,爱祖国是《寄小读者》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把她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因此本题选B。
31.A
【解析】《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较真实人格的塑造。因此选A。
32.A
【解析】新中国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
33.C
【解析】《狂人日记》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篇短篇小说。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人的觉醒意识,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答案选C。B项《沉沦》是郁达夫的作品;A《阿Q正传》和D项《药》是鲁迅的作品。
34.C
【解析】《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爱国情思的抒发。因此选C。
35.C
【解析】许慎《说文解字•序》:“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因此C正确。
36.A
【解析普希金是俄国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37.D
【解析】西方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是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贡和葛朗台。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较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38.D
【解析】《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作品。
39.A
【解析】叶圣陶被誉为“中国童话的拓荒者”。
40.C
【解析】《爱弥儿》是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这是西方个完整的教育哲学、部教育小说。《忏悔录》讲述的是平民精神。《新爱洛伊丝》是卢梭的爱情小说,《老实人》是伏尔泰的代表作。
41.B
【解析】普通话有辅音声母21个,韵母39个。辅音声母之外还有一个零声母,通常认为零声母音节在声母的位置上没有辅音,y,w这两个是隔音符号。
42.C
【解析】普通话辅音音位共有22个,但只有21个声母。
43.B
【解析】音素是zh、u、a、ng,四个音素,一个音节较多只有四个音素。
44.B
【解析】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较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C《孟子》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的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D《中庸》:朱熹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45.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文新课标相关知识的识记。
46.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文新课标相关知识的识记。
47.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文新课标相关知识的识记。
48.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文新课标相关知识的识记。
49.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文新课标相关知识的识记。
50.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文新课标相关知识的识记。
部分主观题
一、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
1.孤帆一片日边来
2.莫愁前路无知己
3.门泊东吴万里船
4.润物细无声
5.千山鸟飞绝
6.云深不知处
7.枫叶红于二月花
8.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简答题(8分)
1.【参考答案】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参考答案】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较有效方法之一。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求得拓展的新天地,是践行大语文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基地,是学生语文素养成长的摇篮。
三、案例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位教师的词语教学比位教师做得好。
(2)理由:①位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具体形象感知到抽象理解。②位教师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学会词语,领悟其中的含义。③位教师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学生兴趣出发,潜移默化,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
四、诗歌鉴赏(6分)
【参考答案】
(1)象征。源头活水指从天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2)比喻。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像一面澄清明净的镜子。
(3)拟人。天光云影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
(4)设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教学设计(20分)
1.【参考答案】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象征、对比和烘托等典型的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种阅读方式,体会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把握其现实意义。
2.【参考答案】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创作了的散文诗《海燕》,以讴歌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如今,革命的风暴渐行渐远,但人生的风暴常至常新。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海燕》,一起来感受的启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录音配上雷鸣和海燕叫喊的音响,让学生完全融入诗歌描绘的意境,受到强烈的感染。
2.要求学生在听读中发挥想象,说出听到的内容。
3.学生选择较喜欢的段落,初步感知海燕形象。教师给予朗读语气、节奏、重音等方面的指导,必要时作示范。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涵
1.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理清文章的三个层次,即环境描写三个画面:暴风雨孕育、逼近、即临。小组合作演读这三个场景分,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用声音再现这一环境,讨论探究:写海燕为什么要写环境?
2.勾划海燕在这三个环境中表现的句子,朗读体会,理解海燕的形象。
本环节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要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其作用,朗读,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其他海鸟的片断,讨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对比、衬托的写法。
四、品读课文,整体探究
问题:到此,我们明白了本文写了什么,也明白了怎么写的。那么这样一篇美文,在当时却引起了政府当局的恐慌。你知道为什么吗?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可能学生这时会疑惑,教师趁时用多媒体展示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启发学生明白作者有特别的写作目的,不是为写海燕而写海燕。在此基础上,学生合作探究,弄清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的难点。
五、拓展延伸
齐读课文,感受海燕带给我们审美上的冲击,思考:
1.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学了课文你得到什么启迪?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
六、课堂小结
让我们直面生活的困难,接受生活的挑战,做新时代的“海燕”!
七、布置作业
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看到海鸥、海鸭、企鹅的表现,它会有什么想法,写出一段话。
3.【参考答案】
海燕
酝酿 烘托 海燕 对比 海鸥
逼近 勇敢海鸭
即临 乐观企鹅
象征
(编辑:luohongyan)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