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09:47:12 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领取★
添加企业微信领取资料哦
一知识点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但未必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简单说就是有A必有B,无A是否有B不知道,此时A就是B的充分条件。逻辑表达式为A→B。
考试常见的A→B的汉语表达为:
如果P,那么Q;
若P,则Q;
只要P,就Q;
凡是P都是Q;
为了P,必须Q。
这五句话都可以符号化为:P→Q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 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 B;如果有事物情况 A 而未必有事物情况 B,
A 就是 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简单说就是有A是否有B不知道,但是无A的时候,必无B,此时A是B的必要条件。记为B→A。
考试常见的必要条件,主要用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只有M,才N;
符号化就是,N→M。
除非P,否则不Q;
符号化就是Q→P。
3.推理规则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
二、例题剖析
【例】如果没有对新闻的敏感性以及自己独特的见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选项不可能为真的是:
A.甲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他具有对新闻的敏感性
B.甲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他对新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欠缺敏感性C.甲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而他有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自己独特的见解D.甲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他缺乏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自己独特的见解【答案】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 如果”“那么”,以及提问方式“不可能为真”,确定为翻译推理选非题。
第二步,翻译题干。
¬(对新闻的敏感性且自己独特的见解)→¬优秀的记者。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甲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甲既有对新闻的敏感性,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推出;
B项:“甲是一名优秀的记者” 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甲对新闻的敏感性或自己独特的见解”,无法推出;
C项:“甲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 对①的“肯后”,肯后得不到必然结论,可能得到他有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推出;
D项:“甲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 对①的“肯后”,肯后得不到必然结论,可能得到他缺乏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B选项。
(编辑:宁夏华图)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